|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51

博洋家纺Beyond

以25岁以上女性为人群定位的轻奢品牌,旗下有博洋家纺/博洋宝贝/艾维/棉朵/乐加/喜...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侵害个人信息三大领域:房屋租售装修教育
新闻中心
侵害个人信息三大领域:房屋租售装修教育
发布时间:2021-06-29        浏览次数:192        返回列表
   立案查办1474件查获涉案信息369万条罚没款1946万元
 
  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当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题目也随之产生。非法网络、买卖、使用、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日益增加,废品短信、骚扰电话、精准诈骗频发,紧张损害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当前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行为主要高发在房产租售、装饰装修、教诲培训三个平台
 
  重视个人信息护卫是互联网企业诚信度的体现,企业应该增强诚信意识,依照合法、合法、须要的准则对个人信息采集和使用。同时要尽快明白,哪些事项必须通过实名制注册或办理,哪些事项无需实名,避免信息采集主体过量、实名登记事项过度
 
  接近2019年年末,国度市场监管总局又交出一份含金量极高的“成绩单”:袭击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专项执法行动完美收官,全国市场监管部分共立案查办各类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件1474件,查获涉案信息369.2万条,罚没款1946.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54件。
 
  跟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营销模式不断创新,消费者个人信息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源。而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当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题目也随之产生。非法网络、买卖、使用、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犯罪行为日益增加,废品短信、骚扰电话、精准诈骗频发,紧张损害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今年3月12日,国度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通知,决意自4月1日至9月30日,针对房产租售、小贷金融、教诲培训、保险经纪、美容健身、装饰装修、旅游留宿、快递、电话营销、网站或App运营等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题目突出的行业和平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11月18日,国度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消息公布会,通报袭击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行为专项执法行动情况,并公布了专项行动中查办的十大典型案例。
 
  买房置业预留信息
 
  犯警分子获取售卖
 
  个人信息会从哪些渠道泄露出去?买房置业历史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途径。国度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第一案”就揭示了这样的情形。
 
  2019年1月,浙江省诸暨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对案件的梳理说明,发现诸暨祥生新合置业有限公司开发贩卖某小区时,涉嫌泄露、发售业主个人信息。经查,该公司在开发经营过程中网络到某小区业主姓名、房号、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后,未妥帖保管,导致业主个人信息被其工作人员获取,以1200元的费用非法发售给他人获利,造成小区业主个人信息泄露。2019年5月24日,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依据消费者权益护卫法相关划定,对该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许多有购房经验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历史:在买房时,购房者常常会被售楼员或中介要求留下联系方法、家庭住址、职业、乃至包含个人身份证号。购房者固然不太愿意留下信息,但是为了买房,不得不选定迁就。
 
  凭据近期网络媒体观察显示,近六成被观察者在购房时不得不冒着信息泄露的风险留下个人资料,而这些被动留下信息的人中,绝大片面“毫不意外”地会遭受到种种各样房产倾销的骚扰。
 
  《法制日报》记者随机采访身边有购房经验的身边的人,他们都曾有过相似的遭遇。
 
  刚刚在北京市海淀区置换了一套大三居的王女士向《法制日报》记者诉说,买房之后,她每天起码会接到七八个有关新居、二手房倾销的电话,乃至还包含商店,美国、北京、深圳等地的都有。
 
  “没办法,买房总要多问多联系,买完房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困扰实在让人很烦。现在看到目生电话,我都不接,为此还耽搁了不少正事。”王女士话语中透露出无奈。
 
  刘女士两年前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事情。最近她只是摸索性地问了一家房屋中介关于租房的信息,结果此后每天手机上都会收到五六条房屋租借信息或广告。
 
  “我问他们怎么拿到我的联系方法,对方说是系统里或是网上看到的,我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被‘共享’了。”刘女士愤愤地说。
 
  而张先生的遭遇加倍“奇葩”。2016年,张先生在北京周边买了套别墅。结果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不但经常会接到新居、二手房、商店的推介电话、短息,而且还莫名其妙地接到不少倾销汽车、境外度假、洋酒、高息理财产品、马术训练、高尔夫运动等“奇葩”的邀请电话或广告短信。
 
  “我基础就没买过这些,他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呢?一琢磨才清楚因为买过别墅,自己的信息被卖了,他们可能觉得买别墅的是高消费群体,所以才会向我倾销这些。”王先生苦笑着说。
 
  犯罪高发三大平台
 
  房屋租售装修教诲
 
  其实除了购房、租房行为,房屋装修、教诲培训也是当前损害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高发平台。
 
  凭据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典型案例,2019年7月24日,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告发,反映北京麦凯尼科教诲科技有限公司涉嫌未经消费者和议,网络、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经查,该公司未经消费者和议,擅自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480条,包含有“宝宝姓名、小名、出身日期、联系方法”等内容,通过电话营销方法推广公司相关业务。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依据消费者权益护卫法相关划定,对该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另有犯警之人“魔爪”伸向了老年人群体。
 
  2019年6月13日,四川省宜宾市市场监督经管局接到群众告发,反映喻某等人非法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经查,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喻某、罗某等人从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空白挪动电话卡,通过分发蚊香、洗衣液等形式欺骗老年人身份证信息,用随身携带的办卡pos机将空白挪动电话卡实名登记,然后寄回某科技有限公司。共实名登记电话卡18990张,涉案总金额286179元。目前,该案已依法交卸公安机关。
 
  凭据国度市场监管总局统计的数据,当前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行为主要高发在房产租售、装饰装修、教诲培训等三个平台,共立案查处犯罪案件640件,涉案信息313.9万条,罚没款1080.6万元,分别占总数的43.4%、85%和55.5%。
 
  其中,房产租售行业案件数目和涉案信息数目均列首位,查办案件273件,涉案信息数目153.2万条,罚没款428.2万元,分别占总数的18.5%、41.5%和22%。装饰装修行业案件234件,涉案信息数目34.5万条,罚没款176.7万元,分别占总数的15.9%、9.3%和9.1%。教诲培训行业案件133件,涉案信息数目126.2万条,罚没款475.7万元,分别占总数的9%、34.2%和24.4%。最突出的犯罪行为是未经消费者和议,网络、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行为,共立案查处犯罪案件710件,涉案信息276.3万条,罚没款1006.3万元,分别占总数的48.2%、74.8%和51.7%。
 
  深挖线索联动执法
 
  严峻袭击信息泄露
 
  废品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废品邮件铺天盖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扰乱。更有甚者,冒名办卡透支欠款、账户钱款不翼而飞、个人信誉莫名受损,损害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威胁着人们的财产、人身安全。
 
  袭击损害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紧迫性不容置疑。
 
  据悉,国度市场监管总局将这次专项行动的重点袭击对象密集在以下几种行为:即未经消费者和议,网络、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发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所网络的消费者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和议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白表示回绝的,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等犯罪行为。
 
  据统计,专项行动期间,全国市场监管部分共立案查办各类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件1474件,查获涉案信息369.2万条,罚没款1946.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54件;构造执法联动4225次;开展行政约谈3536次;开展宣传活动10653次。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凭据群众告发、投诉以及市场监管部分通过对行业情况的说明,是查办破获损害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主要模式。
 
  国度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二级巡查员佟波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了在专项执法行动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深挖案件线索。通过公布热线电话、网站等投诉告发方法,畅通告发渠道,拓展案件信息来源。从互联网信息、媒体报道等多个渠道网络案件线索。通过说明消费者投诉告发平台、热线、广告监测、案件经管系统等数据信息,锁定本地区重点行业和平台,提高专项行动的针对性。
 
  增强执法联动。上下联动,即省级市场监管部分对本辖区内的重大复杂案件增强协调指导,构造开展层级联动。区域联动,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省级市场监管部分间及时通报信息,开展跨区域协查联动。部分联动,注重与相关部分的协调合营,积极开展部分协作,构造团结行动。
 
  案件查办困难重重
 
  犯罪行为避影匿形
 
  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这类犯罪行为都有哪些特点呢?
 
  国度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在回覆《法制日报》记者发问时介绍称,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主要有三个特点:开始是犯罪行为具备多发性。从消费者投诉告发、案件查办等情况来看,犯罪行为涉及房产租售、小贷金融、教诲培训、保险经纪、美容健身、装饰装修、旅游留宿等多个平台,与恢弘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唇亡齿寒。
 
  其次,犯罪行为具备隐蔽性。此类犯罪行为较为隐蔽,犯罪经营者在非法网络、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往往通过便携式存储器、互联网等途径传递信息,并以电子文件形式储存在网盘、计算机乃至手机中。在与消费者联系时,普通都是通过电话、邮件、短信、微信等方法,根基不与消费者直接见面。有的乃至行使修改软件隐藏实在信息,消费者很难知道犯罪者的实在身份。
 
  第三,此类案件查办难度大。电子文档具备难发现、难固定、易销毁的特点,执法人员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必须在第一时间概括运用控制现场、电子取证、询问当事人等多种手段固定相关证据,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环节证据灭失。别的,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件往往具备涉众、跨地域等特点,取证难度也相对较大。固然查办此类犯罪案件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各地市场监管部分针对这些难点,积极创新执法办案方法技巧,查办了一批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案件,有力地袭击了损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确切护卫了恢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佟波还说,市场监管部分十分重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不断完善与司法机关的联系协调制度,激动执法资源共享,确切形成袭击合力。在这次专项执法行动中,市场监管部分共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54件,占一切案件数目的十分之一。
 
  据统计,目前有近40部法律、30多部法规涉及个人信息护卫,包含民法总则、刑法、消费者权益护卫法、网络安全法以及新近通过的电子商务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足以护卫个人信息,重点是增强司法上的民法护卫,在惩戒手段、赔偿题目上落实落细,增强对损害个人信息权行为的袭击力度,负担赔偿义务。
 
  刘俊海称,重视个人信息护卫是互联网企业诚信度的体现,企业应该增强诚信意识,依照合法、合法、须要的准则对个人信息采集和使用。同时要尽快明白,哪些事项必须通过实名制注册或办理,哪些事项无需实名,避免信息采集主体过量、实名登记事项过度。而企业诚信度越高,消费者体验度越好。对于个人隐私关系度密切的通讯录、短信等敏感权限,建议企业或App开发者能够提供“一次性授权”的选项,以更好地护卫消费者个人信息。